油分离器在满液式螺杆冷水机组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9-07 09:24:45
回油的原因
由于润滑油沸点远高于制冷剂的,所以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不会同制冷剂一起蒸发,此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润滑油势必在蒸发器中越积越多,一方面在换热器的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传热效果和制冷效率;另一方面压缩机缺油,这对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极为不利。因此,需要有合适的技术措施和控制程序处理润滑油,否则不能保证满液式蒸发器传热性能,机组的安全运行也会成问题。
油分离器
当螺杆式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和油的混合物进入油分离器时,由于油分离器容积大,气体的流速突降,加上气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依靠惯性作用使油分离沉降下来,大量的油聚集在分离器底部。这种分离被称为一级分离。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离精度,一般要进行二级分离。一级分离后,利用特制的充填物,将细小的雾状油滴通过捕集作用,使油滴聚集变大,在流经填充物时被进一步分离出来。有的高效型油分离器还有三级分离:再通过一个组合过滤器进行分离。一级分离的方式主要有:降速式分离、撞击式分离、离心式分离或以上几种组合式分离;二级分离的方式主要有:金属丝滤网分离、玻璃纤维分离、聚酯纤维分离、微孔陶瓷分离等。从油分离器的结构形式上分,有压缩机内置油分离器、外置卧式油分离器、外置立式油分离器、冷凝器内置式油分离器。虽然结构各异,但分离都是以上一种或多种分离方式的组合。
取油位置
在冷水机组运行时,虽然蒸发器内部制冷剂始终处于剧烈沸腾状态,但由于液态制冷剂汽化后都要向上升,因此蒸发器筒体内的气液混合物的整体运动趋势都是向上的。随着制冷剂汽化后被吸回压缩机,而润滑油的密度小于液态制冷剂(如R22和R134a等)的密度,润滑油会在蒸发器内形成下稀上浓的浓度差异。不同的是,R22之类的制冷剂在较低温度下因与矿物润滑油互溶性较差而在靠近液面上部形成较明显的富油区,并且R22蒸发器中的富油区不但在机组不运行或机组
停止时存在,就是在冷水机组运行过程中也是存在的;而R134a之类的制冷剂由于与酯类润滑油在低温下的互溶性良好而无法形成明显的富油区,只能自下而上形成大致均匀的浓度差,并且各点的润滑油浓度在停机一段时间后就趋于平衡。为了能取到浓度尽量高的润滑油,并适当考虑液位的波动,对于R22和R134a冷水机组,蒸发器取油口的位置均设置于实际液面下150mm左右是比较合适的。有人曾做过将取油口设在液面下200mm以下的试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主要问题
是排气温度降低较多,很明显是回油携带的制冷剂量过多所致。而回油孔的位置如果偏高,可能导致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时无法回油。
回油方法---重力回油
重力回油的一般做法是将蒸发器位置提高,再将富油液态制冷剂从蒸发器适当位置引出,借助高度差,使富油制冷剂向下流入一个回油热交换器,与来自冷凝器的高温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这样一方面可提高液态制冷剂的过冷度,有助于机组冷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可将富油液态制冷剂中液态制冷剂蒸发,使之成为气态进入压缩机。
分享到:
上一篇:贮液器充注溶液的操作步骤
下一篇:压力容器使用安全注意事项